东南亚地区由于互联网不够普及,网络、线上支付、物流体系等跨境电商基础配套设施都比较落后,尤其在支付方面,信用卡等移动支付的普及率很低,人们对网购的信用体系尚未形成,普遍有交易欺诈和息安全方面的顾虑。加上东南亚的流量成本远低于欧美地区,非常适合这种类型的广告投放,COD货到付款模式应运而生,在整个东南亚六国加中国台湾、日本,COD比重高达50%以上。
东南亚COD跨境电商还能做吗?
对于跨境电商卖家而言,要进入东南亚市场,跨境物流和在线支付是两大难题。
强大的电商市场,必然需要物流的大力支持。
但东南亚消费者散落各地,地理环境复杂多变;各国物流基础设施欠缺,伴随包裹数量和仓库数量同步滋长,运输过程变得愈发复杂,尤其是最后一公里交付。
在支付方面,东南亚地区线上购物较欧美市场而言起步较慢,线上支付成熟程度低,信用卡等移动支付普及率低,人们对网购的信用体系尚未形成,普遍有交易欺诈和安全方面的顾虑。
尤其是以东南亚的越南、印尼和中东等海湾六国,在移动支付还没有普及的生活下,货到付款更被东南亚消费者所接受。
货到付款,即COD模式,在解决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问题,大受东南亚消费者欢迎的同时,也能联合货代,解决最后一公里交付以及回款的物流问题。
所以,在东南亚,就是要做COD货到付款模式,才能快速抢占这个市场!
未来我比较看好的,是平台电商或独立站,因为东南亚的现在支付的环境在慢慢改善中。COD绝对是有,但当东南亚线上支付慢慢普及之后,这种基础设施的受限被解决,COD模式可能不会有现在这么火热了
当然,还是有很多人做COD做的非常好的,尤其是一些小团队,我觉得COD这种模式就特别适合一些小团队,不是很适合大团队,或者说规模超过一百或几百人的这样的团队,因为前期投入成本太高了,算上人工成本,投入产出比不划算。
整个团队的话,比较建议2人、3人、5人…10个人以内,这样的话团队还是很容易起来的,能赚到钱,团队按比例也能有不错的分成。
如果将规模做大,风险就很高,比如说FaceBook社交平台就很吃政策,但凡有一点规则改动,你的广告账户就开不下来,或者你刚养好的Pixel就死掉了,又或者你的BM死掉了,这在某种程度上就会很影响你的收益,所以东南亚COD市场很适合小规模团队去做创业。因为实属是一块老市场,竞争大门槛低,起量已然难度大了
私域流量问题,简单来说就是你把你做COD部分的客户引到你想要的一个社交工具上,比如说WhatsApp或者Line,然后再去做复购。
但是,这个东南亚COD单页模式的属性注定它的复购率不高,不像是独立站那种,因为COD单页的这种模式,其实是有点夸大的。页面展示的效果,大部分是达不到的,主要是通过页面吸引买家购买,当东西到手,买家看到实物后,落差感就产生了
除非你的产品确实很好,不然很少有买家会长期购买你的产品,所以,我们也没做促进买家复购的动作,因为这样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售后问题,这也是变相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。
所以这个部分如果大家有好的办法,也可以跟我交流一下,我也想学习怎么去促进复购,COD的流量其实是非常重要的,但是它又没有办法做二次的复购,那就非常浪费了。
其实COD单页这种模式,它是非常单一的,没有办法做一些沉淀和积累,是一个短平快的一个项目,也是一种卖货方式而已。说明白点,COD是可以赚到快钱的,有爆品的时候,如果你加班加点的去跑这个产品,收益绝对可观
未来看好独立站和品牌效应,目前中国的跨境电商呈现出几个趋势:
其一,跨境电商朝着多平台多区域发展;其二,跨境电商走向品牌化;其三,海外仓的运营能力和物流渠道的搭建将成为行业的竞争壁垒。
一边是红利时代的逐渐消退,一边是生态和服务升级时代的逐渐开启,跨境电商正在经历前所未有之大变局。
不破不立,大破大立,新机遇也总在巨变中孕育。